我是火焱,标准历史学院派。好玩,有趣,认真,是我们的宗旨! 你不知道的这儿都有!
好了,打完广告后,火焱君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法国命名的一些有趣历史。
世界上居然有以武器命名的国家?没错,还真有。这个国家就是法国,而他们的武器叫弗朗西斯卡(Francisca)。
在那个处于动乱和部落迁移的时代,一个新的野蛮战士部落出现在德国西部,他们很快被称为法兰克人(Franks)。
我们从塔西塔斯(Tacitus,公元56-117年)的著作中可以知道,沙提(Chatti )和车茹喜(Cherusci)这两个主要部族在罗马帝国的压力下崩溃了,随后便诞生了“法兰克人联盟”,这个联盟正是法兰克人的前身。而罗马以及高卢则是促使法兰克文化统一的加速剂。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
1.与罗马的外交促使法兰克人发展和分裂
有许多因素让这个联盟存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罗马的外交。
很明显,生活在罗马帝国附近的德国人会被其财富所吸引,因此许多德国人移居到帝国,定居在高卢中的罗马城镇。但也有一部分德国人选择了留下,这就为日后的冲突埋下祸根——最后,这两个部分之间的意识冲突逐渐演变为战争,分裂了许多重要的部落。
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一些德国部落的文化转型,精英战士开始大量抱团,希望集中在一起对抗外敌。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即法兰克人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因为这是罗马人惯用的伎俩——把日耳曼部落组织成联盟,方便管理。
2.战争让法兰克人和高卢人文化融合
当匈奴王阿提拉(Attila,406-453)和他匈奴部队到达高卢时,还在进行王朝斗争的法兰克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站在罗马将军埃提乌斯( Aeti蓝盟超越网us ,391-454)一边,另一部分人加入了匈奴部队。而西哥特人在希奥德里奇(Theoderic ,493-526)的统治下,也由埃提乌斯(Aetius)指挥。451年6月,两军在加泰罗尼亚平原会合,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但以埃提乌斯获胜而告终。
然而,伊提乌斯的胜利还不够,因为到了3世纪中叶,北方部落已经联合成不同的民族,最终将帝国瓦解成碎片。这些民族习惯到处肆虐,其中就包括法兰克人。他们越过莱茵河下游,在高卢建立稳固的立足点。富饶的农田和少量的高卢人让这个地区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也很容易被法兰克人占领。而大多数战士都会把女人从高卢当地的人口中带走,导致高卢和法兰克的文化逐渐融合。
百年战争的图片
那他们的名字从何而来呢?
罗马人在公元241年首先提及,法兰克人是来自莱茵河地区的日耳曼部落分支。法兰克人就像来自易北河的撒克逊人一样,他们拥有传统的武器——一把叫做萨克斯(saexes)的长刀,所以撒克逊人便以这把长刀命名了自己的部落。
法兰克人也不例外,他们同样设计了自己的名字——源于一把长柄,单头的投掷斧头,法国人将它称为,弗朗西斯卡(Francisca)。
但也有人认为是罗马人为法国人起了这个名字,因为这把斧头与法兰克人有联系,所以才用这把斧子指代法国人,久而久之,法国人的名字就变成了“Francisca”。
另外,我们所知道的“法兰克(Frank)”一词,最早来自塞维利亚伊西多(Isidore,560-636)的词源学——“libri xviii”,这个词还曾作为伊斯帕尼亚(西班牙行省)的名称而被使用过。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法兰克(frank)”这个词是“免税”的意思,因为在征服高卢之后,这些人不用纳税,所以被称为“免税人”(franks)。但这种说法在近些年被证实是缺乏证据的。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说好的斧子去哪儿了?别着急。下边火焱就具体说说法国人和斧子的渊源。
根据当时的记载,法兰克人在进攻时会先向敌人投掷“Francisca”,然后再用盾牌、剑和矛接近敌人。
“他们的眼睛昏黄,带着一丝灰蓝色……他们的脸型看起来得圆圆的,上边附着着薄薄的胡子,用梳子梳着。紧身的衣服限制着男人的四肢,他们的身子被拉得很高,露出膝盖,宽大的盔甲支撑着他们的身躯。”这是对法兰克战士的描述。
理查德胡克绘画的法兰克战士
在战争中,法兰克人主要的战士会先挥舞传统的“Francisca”斧子,而后续的战士则会携带安贡标枪(Agnon Spears)冲锋。法兰克人会把他们的斧头先扔到靠近敌人防线的地面上,希望能在敌人的盾牌下让斧头弹起造成伤害。(火焱君按:现在你们知道英雄联盟里的人物“奥拉夫”的“q”技能是怎么回事了吧?)
“Francisca”主要在梅罗文吉时代(Merovingian,公元476年至750年)和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使用,但到了公元768-814年,“Francisca”还被其他日耳曼人使用过。这把斧子的刀刃会向前倾斜,以便在投掷武器时,该点能首先击中对手。它的刀片由高碳钢制成,边缘硬化。
由于它的重量,“Francisca”在落地时会有弹跳的倾向,在缺乏足够的平衡下会以不寻常的飞行轨迹命中敌人。法兰克人认为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会把斧子扔在对手的腿上,这样武器就会在敌人的盾牌下反弹。武器的形状也使得它很难阻挡,因为它可以绕着对手的盾牌边缘来回乱飞。
除了斧子,法兰克人最喜欢的武器是一支标枪,是他们从罗马的皮卢姆(Pilum,一种重标枪)复制过来的,被称为安贡(Angon),此外他们还配有高卢风格的长剑和盾牌。
安贡标枪
安贡有一个带刺的铁头,有短暂伸缩的功能,以防止头部在近距离的战斗中被切掉。
但他们的斧头并没有统一的形状,因为不同的“Francisca”被发现有不同的设计和大小,但很明显,这把武器是专为投掷而设计的。
据典籍上的记载称,“……每个人(法兰克人)都带着一把剑,一个盾牌和一把斧头。武器的铁头又厚又锋利,而木柄又很短。他们习惯于在第一次冲锋中向东北方发射这些斧头,从而击碎敌人的盾牌,杀死敌人。”
法兰克人最终在精力充沛、冷酷无情的克洛维斯一世( Clovis,466-51蓝盟超越网1)的统治下入侵高卢,克洛维斯一世选择在该地区北部定居,随后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梅罗文吉王朝( Merovingian Dynasty)。
克洛维斯把法兰克人塑造成一股统一的力量,凡是反对他的人,不管是法兰克人还是其他民族,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处决他们,并掠夺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他希望用恐怖手段来胁迫整个王国。
一天,在一次成功的突袭之后,他告诉他的战士们,作为首领,他有权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战利品。一个战士对此非常不满,他勇敢地面对克洛维斯,主张公平分配战利品。
于是克洛维斯把这件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几个月后,当克洛维斯检查战士的武器时,他要求与那位呼吁公平的战士对质。克洛维斯批评了那个人的矛、剑和斧头的状况,然后把“francisca”扔到地上。当这个人弯腰去捡的时候,克洛维斯举起了自己的斧头,劈开了战士的头,完成了复仇。
在498年克洛维斯改信天主教基督教后,这是自罗马帝国垮台以来第一个德国征服者这样做。因此,法国将被称为“教会的长女(oldest daughter of the church)”,其统治者成为“法国最基督徒的国王(most Christian kings of France)”,最终高卢被更名为法兰西亚(Francia,法兰克人的土地)。
阿加提亚斯(Agathias)是希腊诗人,也是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在552年至558年间部分统治时期的主要历史学家,他是这样评价法兰克人的:
“这些人(法兰克人)的军事装备非常简单……他们确实知道如何使用铠甲或护服,而且大多数人的头部都没有遮盖,只有少数人戴头盔。他们把腰漏在外边,用皮或细麻布遮盖大腿。除极少数情况外,他们不骑马作战。徒步作战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民族风俗,他们精通于此。他们在臀部佩带剑,左边的盾牌是和剑连着的。他们既没有弓也没有吊索,除了他们最常使用的标枪和双刃斧之外。”(火焱君按:有没有像《权力的游戏》里的多斯拉克人?)
事实上,法兰克人的冲锋可能会吓到未经训练的部队,因为他们会大步冲上阵前,把斧子“francisca”投掷出去,新兵会四处溃散和逃亡。但是法兰克人确实有弱点,他们过于依赖长矛、斧头和近身格斗。结果,他们在公元554年的卡西鲁姆战役(Casilnum,又称伏尔特努斯战役)中被拜占庭的马弓箭手击败。
对于法兰克的战争,阿加蓝盟超越网提亚斯(Agathias)同样做了评价:
“这时,法兰克人听说哥特人和罗马人都遭受了战争的严重折磨……暂时忘记了他们的誓言和条约……(对这个国家来说,信任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事),他们立刻聚集到10万人,他们的首领身边有一小队骑兵,他们是唯一一个带着长矛的卫队,其余的都是没有弓也没有长矛的步兵,但每个人都带着剑、盾牌和一把斧头。兵器的铁头厚而锋利,木柄短。他们习惯于在第一次冲锋时把这些斧头朝着一个信号抛出去,从而打碎敌人的盾牌,杀死敌人。”
然而,即使在今天,法国人仍在使用斧头完成投掷比赛或击杀驯鹿。可见,法国人与斧头的不解渊源仍在继续,而斧头“Francisca”作为最法国的标志,也永远记录了法国的荣耀。
参考文献
1) The Barbarians. Warriors of the Dark Ages%2c by Tim Newark. Blandford Press.
2) Medieval Warfare. By Tim Newark. Bloomsbury Books. London.
3) Barbarians against Rome. Rome’s Celtic%2c Germanic and Spanish and Gallic Enemies. By Peter Wilcox and Rafael Trevino%2c Osprey Publishing.
4)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Ancient History. Edited by Graham Speake. Contributers. Richard J Brickwell%2c Roger Brock%2c George Cawkell%2c Tim Cornell%2c Hugh Elton%2c James Longrigg%2c David Prest%2c Louis Ellen Rice%2c Harry Sidebottom%2c Graham Spe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