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里提到了晚婚是男生年满二十五周岁,女生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也就是说男生到了二十五周岁,女生到了二十三周岁,还没有结婚的就算是晚婚了。
需要强调的是,晚婚年龄和法定结婚年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只不过在计划生育政策中鼓励晚婚,因此在社会上提倡晚婚而已通常比法定结婚年龄晚的就说明是晚婚,可以享受晚婚假期。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男女晚婚,可以享受10-20天不等的晚婚假期,要是结婚双方不在同意个城市且路程比较远的话,还可以享受路程假期的,但是要是再婚人士,可以享受三天假期,但是没有晚婚假期。
不过各个地方的婚假都是不尽相同的,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晚婚假期,而在近些年,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宁夏等几个省份已经取消了晚婚假期,在产假以及陪产假期等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调整。
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越来越晚结婚?原因大概分为几个方面:
1.非常享受单身生活,害怕结婚后没有这种自由的感觉。
2.没有遇到自己命中的那个他(她)。
3.还在读书中(比如硕士,博士)
4.工作压力大,生活不稳定
5.来自于父母的压力
6.其他
晚婚假已经正式取消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当天下午刚刚表决通过的计生法修正法草案对晚婚晚育不再作出限制,晚婚假正式取消。
此前的计生法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本次计生法修订,将该条款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